【高山流水(知音)】
《列子·湯問(wèn)》: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tīng)。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wú)知音者。
后以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比喻朋友之間或男女間相得知己,亦即知音。
宋。辛棄疾《謁金門(mén)·和廓之五月雪樓小集
韻》詞: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唐·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詩(shī)無(wú)謀適不
用,勿謂知音稀。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shī):欲取鳴琴彈,恨無(wú)知音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