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所以他們的服飾富有濃郁的草原氣息,明顯地反映了牧區特點(diǎn)和他們的悠久歷史與文化特征。
哈薩克族男子的服飾大都寬大而又結實(shí),主要用牲畜的皮毛做衣料便于騎馬和放收。在冬季穿的有一種皮大衣叫托恩,不帶布面,白板朝外,毛朝里,多為牧民所用,有皮領(lǐng),腰系寬皮帶。冬季放牧時(shí),再戴上吐馬克(皮帽),以防御嚴寒和風(fēng)雪。牧民們若外出辦事或走親訪(fǎng)友,則穿帶布面或條絨面的大衣,顏色一般較深,其中以黑色居多,里面掛一歲的黑羊長(cháng)毛皮,這種大衣既輕巧,又暖和,而且衣長(cháng)、袖子長(cháng),無(wú)論騎馬或坐車(chē)都不會(huì )受凍。穿這種皮大衣時(shí),腰間系一條鏡著(zhù)銀飾的寬牛皮帶,顯得剽悍而威武。哈薩克族牧民除了用畜皮做衣褲外,還用駝絨絮里做長(cháng)短大衣,這種大衣叫庫普,衣面多用黑色條絨,衣袖較長(cháng),多在家庭或到附近走動(dòng)時(shí)穿用。
哈薩克族的頭飾也很豐富,男子的帽子品種和式樣比較多,但由于地區和部落的不同而有差異。伊犁地區喀扎依部落的哈薩克族,在夏季喜歡戴一種圓形白色的氈帽,帽沿上卷,并有黑邊,帽頂呈方形。在翠綠的草原上,這種雪白色的細氈帽顯得格外耀眼,給人一種浪漫而又瀟酒的感覺(jué)。阿勒泰的哈薩克族他們卻不戴這種帽子,夏季他們頭上系一塊白毛巾或三角白布,類(lèi)似山西農民頭上扎條白毛巾,但扎法不同。哈薩克族牧民把白布或毛巾的結扣扎在前額,頭頂露在外面,顯得別致。冬季,他們則戴一種左右后三面下垂的三葉狐貍皮帽,帽頂略尖,并有四楞,帽里為狐貍皮,帽外用紅、綠、紫、黃色的綢緞做面。戴上這種皮帽可以把脖子嚴嚴實(shí)實(shí)地圍住,相當暖和。阿勒泰地區冬季時(shí)間長(cháng)達半年之久,為我國高寒地區,所以這種帽子對阿勒泰地區的牧民來(lái)說(shuō)非常適用。
哈薩克族婦女的裝飾也是絢麗多彩一般喜歡穿花色連衣裙和坎肩。婦女們的服飾在年齡和婚前婚后都有明顯的區別,姑娘婚前打扮得比較艷麗,喜穿紫紅色連衣裙,西服上身,黑色和紫紅色的坎肩,坎肩胸前還綴滿(mǎn)了彩色的扣子、銀飾、銀元等裝飾品。走起路來(lái)鏗鏘作響,饒有風(fēng)趣。年輕的姑娘還戴一種圓形花帽,帽上滿(mǎn)了珠子和金銀片,帽頂插一撮貓頭鷹羽毛,作為吉樣的標志,十分美麗?;楹髬D女的裝飾就比姑娘樸素一些,但仍穿花色連衣裙和坎肩,不過(guò)胸前不戴任何裝飾品,到了中年以后,頭上要戴頭巾。年紀稍輕的婦女所戴的頭巾上還有花紋,年紀大的就不繡花紋。所以從哈薩克族的婦女裝束上也可以分辦出婚否和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