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蝴蝶蘭的分類(lèi),你了解多少?
蝴蝶蘭的分類(lèi)始于1860年,萊克茵巴克(F.Reichenbach)以唇瓣中裂片有無(wú)卷須的特征,簡(jiǎn)單將其分為2群11個(gè)種。隨后又出現Rolfe系統(1886)和Pfitzer系統(1889)。但對蝴蝶蘭屬進(jìn)行較為全面的分類(lèi)是在1980年,史威特(H.R.Sweet)依花瓣及尊瓣特征,將其分為9族47種。蝴蝶蘭種質(zhì)資源豐富,僅憑形態(tài)學(xué)特征給予分類(lèi),易受主觀(guān)因素如生長(cháng)環(huán)境、發(fā)育階段和視覺(jué)偏差等的影響,結果精確性較低。隨著(zhù)分子生物學(xué)的發(fā)展,DNA擴增指紋技術(shù)(DAF)等分子標記技術(shù)應用于蝴蝶蘭分類(lèi),從分子水平上對其種的起源與系統進(jìn)化提供了新的證據?;诜肿友芯拷Y果,2001年Christenson(克里斯滕松)重新對蝴蝶蘭原生種進(jìn)行了分類(lèi),分為5個(gè)亞屬63個(gè)種,其中有19個(gè)原生種常用于蝴蝶蘭的新品種培育中。
一、根據花朵顏色分類(lèi)蝴蝶蘭花朵顏色非常豐富,根據其花朵顏色可以分為深紅、黃色、粉色、白色、紫色和藍色等(圖2.1.1)。
蝴蝶蘭因花序上著(zhù)生的花朵數目較多,因此花期一般較長(cháng)。有些品種蝴蝶蘭花朵的顏色隨著(zhù)開(kāi)放時(shí)間的延長(cháng)而發(fā)生變化,一般黃色系的蝴蝶蘭花朵易出現褪色,由初開(kāi)放時(shí)的黃色褪為白色(圖2.1.2)。
圖2.1.1蝴蝶蘭花朵的主要色系
圖2.1.2蝴蝶蘭花朵褪色現象
二、根據花朵直徑分類(lèi)根據蝴蝶蘭的花朵直徑可以將蝴蝶蘭分為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皆?0cm以上的稱(chēng)為大花型蝴蝶蘭,代表品種有白花‘V3;花徑在7.5~10cm之間的稱(chēng)為中花型蝴蝶蘭,代表品種有‘大辣椒’‘聚寶紅玫瑰’‘內山姑娘’‘富樂(lè )夕陽(yáng)’等;花徑在7.5cm以下的稱(chēng)為小花型蝴蝶蘭,代表品種有‘水晶’‘滿(mǎn)天紅’‘小男孩’‘小梅花’等(圖2.1.3~圖2.1.5)。
圖2.1.3蝴蝶蘭‘V3
圖2.1.4蝴蝶蘭‘大辣椒’
圖2.1.5蝴蝶蘭‘水晶’
三、根據花朵數目分類(lèi)生產(chǎn)上,對于大花型和中花型蝴蝶蘭品種,經(jīng)常根據蝴蝶蘭每枝花序上的花朵數對蝴蝶蘭進(jìn)行等級的劃分,蝴蝶蘭每枝花序上的花朵數十朵及以上稱(chēng)為特級;花朵數8~9朵稱(chēng)為A級;花朵數6~7朵稱(chēng)為B級;花朵數5朵及以下稱(chēng)為C級。隨著(zhù)蝴蝶蘭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蝴蝶蘭的種植技術(shù)和品種不斷改善,目前,市場(chǎng)上常見(jiàn)的蝴蝶蘭都達到了特級和A級,只有少數的B級,C級基本很少見(jiàn)了。但是,這種分級方式并不適用于小花型蝴蝶蘭品種。
蝴蝶蘭A級
蝴蝶蘭A級
蝴蝶蘭B級
圖2.1.6蝴蝶蘭等級
四、蝴蝶蘭原生種的分類(lèi)
蝴蝶蘭屬典型種Phalaenopsis amabilis在1825年由荷蘭植物學(xué)家布魯姆博士(Dr.C.L.Blume)發(fā)現,此后陸續發(fā)現了70多個(gè)蝴蝶蘭原生種。Christenson將蝴蝶蘭屬原生種分為長(cháng)吻蝴蝶蘭亞屬(SubgenusProboscidioides)、落葉蝴蝶蘭亞屬(Subgenus Aphyllae)、柏氏蝴蝶蘭亞屬(Subgenus Parishianae)、多唇蝴蝶蘭亞屬(Subgenus Polychilos)和蝴蝶蘭亞屬(Subgenus Phalaenopsis)5個(gè)亞屬,并將尖囊蘭屬(Kingidium)的4個(gè)種和五唇蘭屬(Doritis,又稱(chēng)朵麗蘭屬)的3個(gè)種歸并入蝴蝶蘭屬。2012年12月英國皇家園藝學(xué)會(huì )正式接受,并在國際蘭花品種登錄中將尖囊蘭屬和五唇蘭屬的雜交種及其與蝴蝶蘭屬的屬間雜交種一起歸并為蝴蝶蘭屬(Phalaenopsis)。
經(jīng)過(guò)歸并后的蝴蝶蘭原生種為63個(gè)。其中,長(cháng)吻蝴蝶蘭亞屬只有1個(gè)種,即勞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lowii)。落葉蝴蝶蘭亞屬包括華西蝴蝶蘭(Phalaenopsis wilsoni,將海南蝴蝶蘭Phalaenopsis hainanensis并入)、紅河蝴蝶蘭(Phalaenopsis honghenensis)、滇西蝴蝶蘭(Phalaenopsisstobartiana)、緬甸蝴蝶蘭(Phalaenopsis natmataungensis)、尖囊蝴蝶蘭 (Phalaenopsis braceana=Kingidiumbraceana)、小蝴蝶蘭(Phalaenopsis minus=Phalaenopsis finleyi=Kingidum minus)和小尖囊蝴蝶蘭(Phalaenopsis taenialis=Kingidum.taenialis)等7個(gè)種。柏氏蝴蝶蘭亞屬包括柏氏蝴蝶 蘭(Phalaenopsis parishii)、胼脹蝴蝶蘭(Phalaenopsis appendiculata)、 囊唇蝴蝶蘭(Phalaenopsis gibbosa)、羅比蝴蝶蘭(Phalaenopsis lobbi)、 麻栗坡蝴蝶蘭(Phalaenopsis malipoensis)和泰國蝴蝶蘭(Phalaenopsis thailandica)等6個(gè)種。
蝴蝶蘭亞屬分為4組16種,包括蝴蝶蘭組(Section Phalaenopsis)、 金氏小蝶蘭組(Section Deliciosae)、朵麗蘭組(Section Esmeralda) 和船舌蝴蝶蘭組(Section Stauroglottis)。蝴蝶蘭組有白花蝴蝶蘭 (Phalaenopsis amabilis)、菲律賓白花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菲律賓蝴蝶蘭(Phalaenopsis philippinensis)、桑德利亞蝴蝶蘭 (Phalaenopsis sanderiana)、薛麗蝴蝶蘭(Phalaenopsis schilleriana)和 史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stuartiana);金氏小蝶蘭組有千葉蝴蝶蘭 (Phalaenopsis chibae=K.chibae)、金氏小蝶蘭(Phalaenopsis deliciosa=K.deliciosa)、邁索爾蝴蝶蘭(Phalaenopsis mysorensis)和神露蝴蝶 蘭(Phalaenopsis mirabilis);朵麗蘭組有四倍體朵麗蘭(Phalaenopsisbuyssoniana=Doritaenopsis pulcherrima var ‘buyssoniana)、紫花蝴蝶 蘭(Phalaenopsis pulcherrima=Doritaenopsis pulcherima)和雷格蝴蝶蘭 (Phalaenopsis regnieriana=Doritaenopsis pulcherrima var regnieriana);船 舌蝴蝶蘭組包括蘇拉威西蝴蝶蘭(Phalaenopsis celebensis)、桃紅蝴蝶蘭 (Phalaenopsis equestris)和林登蝴蝶蘭(Phalaenopsis lindenii)。
多唇蝴蝶蘭亞屬有33種,分為4組,即裂唇蝴蝶蘭組(Section Polychilos)、褐斑蝴蝶蘭組(Section Fuscatae)、安曼蝴蝶蘭組(Section Amboinenses)和馬斑蝴蝶蘭組(Section Zebrinae)。裂唇蝴蝶蘭組有 角狀蝴蝶蘭(Phalaenopsis cornu-cervi,將婆羅洲蝴蝶蘭Phalaenopsis borneensis、豹紋蝴蝶蘭Phalaenopsis pantherina并入此種)和版納蝴 蝶蘭(Phalaenopsis mannii);褐斑蝴蝶蘭組有匙唇蝴蝶蘭(Phalaenopsis cochlearis)、褐斑蝴蝶蘭(Phalaenopsis fuscata)、孔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kunstlerii)和綠花蝴蝶蘭(Phalaenopsis viridis);安曼 蝴蝶蘭組有安曼蝴蝶蘭(Phalaenopsis amboinensis)、婆羅洲紫紋蝴 蝶蘭(Phalaenopsis bellina)、巴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bastianii)、 道爾蝴蝶蘭(Phalaenopsis doweryensis)、橫紋蝴蝶蘭(Phalaenopsis fasciata)、流蘇蝴蝶蘭(Phalaenopsis fimbriata)、佛羅勒斯蝴蝶蘭 (Phalaenopsis floresensis)、象耳蝴蝶蘭(Phalaenopsis gigantea)、象 形文字蝴蝶蘭(Phalaenopsis hieroglyphica)、爪哇蝴蝶蘭(Phalaenopsis javanica)、魯德曼蝴蝶蘭(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黃花蝴蝶 蘭(Phalaenopsis luteola)、斑花蝴蝶蘭(Phalaenopsis maculata)、瑪 莉亞蝴蝶蘭(Phalaenopsis mariae)、米庫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micholitzii)、沙巴蝴蝶蘭(Phalaenopsis modesta)、淡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pallens)、美麗蝴蝶蘭(Phalaenopsis pulchra)、理氏蝴 蝶蘭(Phalaenopsis reichenbachiana)、羅便臣蝴蝶蘭(Phalaenopsis robinsonii)、多脈蝴蝶蘭(Phalaenopsis venosa)和紫紋蝴蝶蘭 (Phalaenopsis violacea)。馬斑蝴蝶蘭組有三角唇蝴蝶蘭(Phalaenopsis corningiana)、華彩蝴蝶蘭(Phalaenopsis inscriptiosinensis)、美花 蝴蝶蘭(Phalaenopsis speciosa)、蘇門(mén)答臘蝴蝶蘭(Phalaenopsis sumatrana)和四葉蝴蝶蘭(Phalaenopsis tetraspis)。
蝴蝶蘭主要原產(chǎn)于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印度尼西亞是原產(chǎn)蝴蝶蘭最多的國家,原產(chǎn)26種;其次是菲律賓,原產(chǎn)19種;馬來(lái)西亞排第3位,原產(chǎn)18種;但印度尼西亞和馬來(lái)西亞原產(chǎn)的蝴蝶蘭中,有16種產(chǎn)自婆羅洲。我國原產(chǎn)蝴蝶蘭有14種,排在第4位。泰國、越南、印度和緬甸各有原產(chǎn)9~10種,不丹、老撾、斯里蘭卡、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各有1~2種。但由于氣候變遷、人為開(kāi)發(fā)或過(guò)度采挖等原因,一些蝴蝶蘭原生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Union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紅色名錄中,其中華西蝴蝶蘭被列為極危種(Critically Endangered),林登蝴蝶蘭、米庫氏蝴蝶蘭和紫紋蝴蝶蘭被列為瀕危種(Endangered)。我國14種原產(chǎn)蝴蝶蘭中,5種(華西蝴蝶蘭、紅河蝴蝶蘭、滇西蝴蝶蘭、尖囊蝴蝶蘭和小尖囊蝴蝶蘭)屬落葉蝴蝶蘭亞屬,5種(白花蝴蝶蘭、菲律賓白花蝴蝶蘭、金氏小蝶蘭、桃紅蝴蝶蘭和紫花蝴蝶蘭)屬蝴蝶蘭亞屬,3種(囊唇蝴蝶蘭、羅比蝴蝶蘭和麻栗坡蝴蝶蘭)屬柏氏蝴蝶蘭亞屬,1種(版納蝴蝶蘭)屬多唇蝴蝶蘭亞屬。其中,麻栗坡蝴蝶蘭和滇西蝴蝶蘭為我國特有種。
請關(guān)注,點(diǎn)擊我的頭像進(jìn)入或在今日頭條搜索{青錢(qián)柳}個(gè)人主頁(yè)可以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頭條會(huì )對關(guān)注者推送我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