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級行政轄區來(lái)源于雍州涼州
陜甘青寧蒙區位示意圖
西漢共設十三州,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雍州范圍更廣,變化更多,大體上含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京兆尹、馮翊郡、抹風(fēng)郡及涼州的隴西郡、北地郡、漢陽(yáng)郡、武都郡、安定郡、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額濟納屬?lài)?。涼州初期只有四郡,分別為隴西郡、北地郡、武威郡和酒泉郡。涼州刺史府類(lèi)同今天的省級行政區,郡相當于今天的地州,郡下轄縣。甘肅省級行政區最早成型于西漢涼州刺史府。有人說(shuō)甘肅省最早是元建甘肅省,這只是名稱(chēng)而已,按這種論調:1949年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就沒(méi)有中國了嗎?看事主要看歷史,不是看名稱(chēng),明天一改名就不是了嗎?同樣的名稱(chēng)也要看歷史,今日陜西不是明清之陜西,甘肅也非昨日之甘肅。
圖中不含現轄區外部分,只按現轄區示意
清之甘肅更接近于漢涼州
明,沿承宋之地緣戰略,認為四邊地緣無(wú)益,只需守住險關(guān)集中發(fā)展東南地區,這樣更容易積累財富。以河南陜州之西地區設陜西省,含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清,沿承漢唐之地緣戰略,認為西北戰略核心在甘肅,康熙五年按漢涼州轄區設甘肅省,剩余部分歸陜西省。原涼州的定邊縣、吳起縣、鳳陽(yáng)縣、略陽(yáng)縣劃給陜西。陜甘總督府西遷蘭州,開(kāi)始了西進(jìn)戰略布局??滴跏諒凸?、額濟納,雍正收復青海,乾隆收復準噶爾并駐軍拉薩,甘肅省已拓展到青海、新疆。
漢十三州之涼州區劃示意圖
1759年川陜分治后,陜西劃入甘肅總督并更名為陜甘總督。1866-1884年的東干戰爭之后,陜甘總督左宗棠將新疆從甘肅析出建省,省會(huì )烏魯木齊。1862-1881年的西北伊斯蘭軍政集團對留存漢民進(jìn)行瘋狂屠殺,從而改變了甘肅社會(huì )生態(tài)體系。馬步芳伊斯蘭軍政集團控制青海,馬鴻逵伊斯蘭軍政集團控制寧夏。1929年青海建省,省會(huì )西寧。1929年寧夏建省,省會(huì )銀川。1954年寧夏回歸甘肅,省會(huì )蘭州。1958年新建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1979年阿拉善盟劃歸內蒙古。西北行政區劃就是圍繞甘肅而分分合合,不斷變遷。
1954年陜西甘肅青海區劃示意圖
按照歷史淵源對老甘肅三分
由北地郡轄區建寧夏省,含石嘴山、銀川、吳忠、慶陽(yáng)4市,省會(huì )銀川。中衛、固原、西寧、海東、黃南回歸隴西郡,與蘭州、白銀、定西、平?jīng)?、天水、隴南、甘南、臨夏組建隴西省,省會(huì )蘭州。由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guān)、阿拉善盟組建河西省,省會(huì )酒泉。青海省會(huì )遷到格爾木。陜西按歷史淵源分治,原屬并州的榆林和延安析出建延綏省,省會(huì )延安。讓?xiě)c陽(yáng)、中衛、固原、黃南、海東、西寧、額濟納、榆林、延安按歷史淵源各自回家。
老甘肅三分及周邊轄區示意圖